自2010年3月17日起,校党委宣传部、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携手广东科技报在全省启动“寻找民间中医中药宝贝”行动。这是一次中医药文化实物“寻宝”活动,主要征集民间收藏的有关中医的处方、牌匾、罕见珍贵药材标本、器具用品、历代医书等,并在广东科技报开辟专栏予以介绍。本次活动吸引了省内外广大读者响应,专栏刊登报道41篇。活动受到了广东省科协、省科技厅和我校领导以及社会的广泛好评,唤起了岭南人对中医药文化的保护意识。读者们建议,希望寻宝活动持续开展下去。
所得宝物以旧医书、药方为主
在广东中医药博物馆馆长蓝韶清研究员的鉴别下,许多读者认识到自己家中那些老医书、偏方、老中医处方手迹的价值。寻宝活动吸引了广州、湛江、东莞、深圳、梅州、中山等地的大批读者参与,还引起了来自省外广西、江西读者的极大兴趣。不少读者甚至亲自携宝物到报社支持中医中药寻宝行动。
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,科技报派出记者到实地考察、筛选宝物,并进行深入报道介绍。截止目前,专栏选择性刊登了38位参与者的宝物介绍41篇。发现的宝物以旧医书、中药方、器具为主,比如光绪年间医书、顺治年间《本草纲目》、少林草药秘方、清代医疗器具。不过,有些宝物尚待进一步鉴验。
寻宝淘得国医大师邓铁涛四十年前药方手迹
药方主人张锦钊老先生是广州的退休军官,四十年前,在广东省军事管理委员会担任首长秘书。“有一次,首长身体不舒服,请邓铁涛教授到家看病。恰好那天,我也不舒服,发低烧,邓老就顺便给我开了个药方。”
记者拿到邓老的药方发现,两张处方笺来自不同医院。一张是“广州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处方笺”,日期为1972年10月26日,药方由甘草、白芍、冬桑叶等八味中药组成;另一张是“广州军区第二门诊部的中药处方笺”,日期为1972年11月22日,药方由地骨皮、炙草、太子参等七味中药组成。
张锦钊称,邓铁涛在当时就已经很有名气。“由于长期搞秘书工作,比较注意收集和保管资料,就把药方保留了下来。”76岁的他每每回忆起这件事,为自己当初的做法感到自豪。张锦钊表示,邓老的手迹是岭南中医药文化历史的组成部分和见证者,希望能得到更好的珍藏。
中医药文化保护意识得到增强
寻宝活动让我们看到了民间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,平凡的他们,或年轻或年老,以自身的能力为中医药文化传承而努力。好些参与者表现出的朴实和无私,着实令人感动。比如87岁的许桂年婆婆、花甲之年的张亚男和池金汉老先生,均表示愿意献出自己收藏多年的宝物,“有历史沉淀的的东西,应该让子孙后辈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”。
众多参与者表示,通过中医药寻宝活动,增强了中医药文化保护意识,以后会更加主动收藏中医药有关的实物体。
呼吁建立民间药方的保护机制
本次活动发现,民间广泛流传的秘方、验方、偏方也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,但是目前对这些药方的鉴验困难重重。“但愿在有生之年能看到祖传秘方走出去,找到相关的医药部门研究、鉴定它,找到药厂进行生产,从而造福更多的患者。”这是活动参与者张亚男老先生的心声。许多参与者都有这样的忧虑,看到祖传药方走向末路,他们很心痛,同时又很无奈,希望政府能够建立民间有效药方的保护机制。
《易经能解》金圣叹朱砂眉笔小批 87岁许桂年珍藏三十四年的病历。
李义龙的八本祖传医书 王桂川收藏《李晴川先生手著药性》
王桂川收藏的顺治年间《本草纲目》 张伯向记者展示邓铁涛四十年前的处方手迹
白云鹏收藏的清代喷药枪 池金汉老先生收藏的祖传医书三册 |